理论文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参考 > 理论文摘 > 正文

用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国化

发布时间:2009-12-21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

用时代化、大众化推进中国化
 
华 雷 王凤贤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新时期我党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全面建党的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从中国的国情特点和时代特征出发,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恰当的民族形式和时代品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间,经历四代领导集体,两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全面进展,并且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就巨大,但历程远未完成,还需要向大众化的广度和时代化的深度进一步推进。
 
首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时代化。时代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相结合,使之更好地顺应时代变化、符合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反映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时代化是从过程角度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发展创新,并在立足中国的同时,面向世界和未来。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主题虽基本稳定,但时代热点则不断转换。刚刚为冷战结束而变得轻松的世界突然遇到恐怖主义上升的压力;正在为“社会主义成为二十世纪的遗产”而狂欢的资本主义刚刚进入二十一世纪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曾经为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兵戎相见,甚至不惜牺牲整个世界的欧洲转眼间和睦得成为“一家”;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人类社会已经面临着增长的极限;一直以引领新经济潮流和制度创新而自豪的美国也体验到了新经济的泡沫,尝到了过度创新的苦果……全球化的当代,“蝴蝶效应”显现得更加充分,时代变革具有加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既有成果,还要在这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善于掌握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热点、洞察时代变化、透析时代趋势,不断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自己,在时代变革中进一步创新发展,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其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大众化。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全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到人民大众的自觉行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到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的根本性转变。大众化的目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紧密结合,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内在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获得永固的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经历一个由理论特色化、制度国家化到思想大众化发展过程。从当今进展看,理论特色化的任务经历由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演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已经基本完成。制度国家化的任务在我党获取执政地位并将马克思主义上升到国家意志后,经过60年的巩固提升,应该说已经十分牢固。而思想大众化的任务虽然伴随着理论特色化和制度国家化的整个过程,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至今还远未完成。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些理论或政治工作者的研究对象,一些人或忙于学科建设,或为体系概念争论不休,或集中于历史考证,对现实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少,群众关注的热点往往成为研究的盲点。另一方面表现在,虽然马克思主义被载入了宪法,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理念,但是,马克思主义仍带有口号式的痕迹,它过多地停留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官场上马克思主义话语十足,讲话中、文章里必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词句,但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明显式微。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应该更加重视思想大众化的工作,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化一并提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新的目标。一方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继续发扬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成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不断顺应当代世界潮流变化,用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新理论和文化成果丰富充实自身,使理论满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要掌握当代主题、研究当代课题、解决当代问题,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还要扩展世界视野、增强现代意识、担负使命责任,通过不断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最新成果,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主题的创造者、时代精神的倡导者、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同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信仰、精神依托和价值追求,获得最为牢靠的生命之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简单化、具体化、生活化,利于群众理解、便于群众掌握,使之成为群众话语;要搞好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改进宣教办法、创新宣教机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群众,实现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化;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将代表群众利益、符合群众愿望、反映群众追求的观点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高度,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群众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作者华雷系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王凤贤系黑龙江大学教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办公楼五层   邮编:100081  电子信箱:zzk@cufe.edu.cn   版权所有:(C)2010-2021中央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