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房山区韩村河村党支部
红色“1+1”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统计学院为响应学校政策号召,积极参与到中央财经大学组织的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红色“1+1”活动中,
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结对,组织了红色“1+1”活动。
此次活动是为了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推进“村村有大学生”、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以“大学生村官”为纽带与桥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服务农村的积极性而深入开展的红色“1+1”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流程安排
此次活动经过了前期准备、组织活动、中期总结、最终成果四个阶段。活动于9月26、27日在房山区韩村河村正式展开。
在活动正式开展前,统计学院党支部已经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踊跃参加活动。经过严格把关、认真遴选,把比较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通过组合,组织成有专业特色、能顺利取得实效的社会实践团队。同时认真挑选了二位有经验、有热情的老师李全敏、徐婧姝带队指导并全程监控。为了活动顺利展开,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与房山区韩村河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官通过电话、电邮等多次联系,商量确定了活动内容及活动流程,具体如下:
1.9月26日上午,韩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雄
亲自讲述如何带领村民从贫困村跃为京郊首富村的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带领支部成员参观韩建集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鼓励大学生勇于承担、勇于奉献、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
下午,参观韩村河村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爱国热情与国防意识。
3.
晚上,分组走访村民,寻访新旧农村的演变过程,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果,改观大学生对农村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投入农村基层的积极性。
4.9月27日上午,根据走访结果,举办座谈会。老师和学生代表深入浅出地向村民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从理论上对韩村河村今后的发展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5.
学生党支部与韩村河村支部举行党务知识竞赛,通过学生与村民交叉分组的方式,促进了两个支部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学生与村民之间的感情基础,对以后长期的合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活动过程
曾有这样一首民谣“臭水沟,烂泥塘,挖野菜的结成帮。几条鸿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人穷常挨饿”。这是延续了千百年的韩村河贫穷景象的真实写照。当年的韩村河,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寒心河”。然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艰苦奋斗,韩村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如今的韩村河,已是一个经济总收入达到15亿元,上缴税金4450万元的“都市化农村”,
被誉为“京郊双文明第一村”,“京郊首富村”,“乡村都市”。
2009
年9月,正值秋意渐浓的时节,在这个象征着丰收与成熟的日子里,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党支部红色“1+1”活动的开展也显得更加有意义。在校组织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我院本科生全体党员40余人乘车奔赴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新形势”活动。同学们受到韩村河村党支部的热烈欢迎,村支书、村长等全体党支部成员也一起参加了此次红色“1+1”活动。
26
日上午,韩村河村支部全体党员和前去的师生举办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讲座。韩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雄
亲自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带领村民从贫困村跃为京郊首富村的历程及取得的丰硕成果。韩村河村本来在贫穷中生活了千百年,然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一声春雷,震撼了古老的、贫穷的韩村河,鼓舞了田雄等有志青年,使他们看到了发展经济的希望。
“要想富,搞建筑。”1978年底,在村党支部和十几位泥瓦匠的支持下,田雄拉起了30多人的村建筑队。
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始终坚定如一,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韩村河建筑队终于发展成为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北京韩建集团。在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同时,田雄等党委班子并没有忘记农业的基础地位。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发展生产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使全村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韩建集团投资数千万元,实现了全村农业从种到收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目前,村里建成了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常年生产各种名、特、优、鲜蔬菜。被科技部命名为“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区”。然而,在韩村河村发展的历程中,最让人敬佩和受到鼓舞的,莫过于集团的党委班子为全村人作出的表率和贡献。多年来,韩建集团党委班子不仅制定了多项制度加强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一直坚持在收入分配上做出表率,个人少拿,集体多拿,把资金都用在了村民的福利改善上,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
讲座结束之后,全体师生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继续参观了韩建集团。党员们从韩建集团的创业史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春风,同时也受到了鼓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各方面条件都更好了,但仍然应当有勇于担当、勇于奉献、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天下午,全体师生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韩村河村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和国防教育一条街。在主题公园中,“伊尔-18”飞机引起了党员们浓厚的兴趣。据村长介绍,这架飞机是当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莫斯科时乘坐的专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截至1964年,苏共已经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撕毁了大量合同,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严重分歧。而周总理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前往苏联的,乘坐的正是这架由苏联进口的伊尔-18。由此,这次访问在历史上也被称为“踏雷之行”。同学们了解这段历史后,纷纷感慨,对周总理大无畏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参观中师生们还接触到了神舟五号飞船模型、十大元帅灯箱等等,了解了大量历史。
吃过晚饭后,按照计划将全体师生分为五人小组,在村委会党员的带领下,四处走访村民。虽然早在进村时,师生们已经对韩村河的居住条件有了一定了解,一排排的别墅群引人注目,各种公共设施也是格外漂亮和齐全。然而,当我们走进村民的家,看到室内别致的装修,现代化的家居时,还是忍不住惊叹:这哪里看得出一点农村的迹象!通过走访各家的室内装修、设施配备,通过村民自己道出的这几年的生活历程,通过对不同层次家庭的考察,种种迹象,让我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韩村河村现今生活水平的集体小康,整体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的缩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部分村民在失去自留地后,存在着就业上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全体师生和部分村民在韩村河村办公室一起参与了 “经济危机的应对”座谈会,这也是我们本次来到韩村河村的重要活动。准备阶段中,在党总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统计学院党员们了解到韩村河村是以建筑业为龙头,集体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模式。为此,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同学们充分细致地收集了韩村河村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建筑业、农业数据,
利用统计学院数据分析实验室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资源,总结出该村经济的发展历程,力求对韩村河村的经济发展
有所帮助。
座谈会上,村民们肯定了村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对村民福利的改善,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韩村河村集中精力于发展建筑业,农业虽然实现了机械化,但这对于农民的再就业却造成了一些困难,不利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目前的经济危机也对村里的工业、建筑业有一定影响。师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统计理论知识和经济学知识,尤其是事先准备的韩村河村经济发展分析报告,结合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向村民们提出了经济危机下建筑业保持活力、农业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并着重针对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和村民们一同探讨,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民整体就业状况的措施,得到了村民的响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组成了一幅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脚踏实地、从我做起的生动画面。
下午,村委会全体成员和前往的师生开展了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共和国之路”党务知识竞赛。竞赛题目
涉及党务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等多方面内容,
采取村民与学生交替分组的形式。
在竞赛过程中,大家争相抢答问题,气氛十分活跃,会上高潮迭起。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竞赛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党的认识,还能极大地促进村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以后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
知识竞赛结束后,几个村领导代表全体村民对大学生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红色“1+1”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项活动既有利于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双赢的活动,希望以后能继续举办。
最后,党总支委员李全敏老师对 “红色1+1”
活动的含义做出深刻解释。“红色1+1”是北京市三部委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署,推进“村村有大学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先进文化进农村等工作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李老师说,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学生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学习新时代农民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进一步了解农村、关注农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要忘记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个群体,无论以后同学们身处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能把帮助农民、服务与支持农业建设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组织此类型活动对提高同学们对“三农”重要性认识的意义深远。
四、活动效果
走出校园,进入农村,我们了解到了党支部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大学生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韩村河村委会全体党员们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都让党支部成员感动,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和群众和谐相处、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的人。在这次“红色1+1”活动中,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奉献性。
活动之后,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成员进行了总结。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共有四十多人,还有部分老师参与了活动,使此次活动更有意义;另外此次活动以经济危机下的大环境为背景,结合韩村河村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统计、经济知识的实践交流与应用,对韩村河村的持续发展,以及村民的就业改善提供了较好的建议,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奉献性的熏陶,有力的推动了学生党员党性觉悟的提高。
这次红色“1+1”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双赢的局面,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了实践能力,也使当地村民受益匪浅,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在建筑业、农业方面的运用,深受当地村民欢迎,统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得到了房山区韩村河村村党支部及当地村民的高度评价。
统计学院
2009
年10月30日